一看药名药品的名字通常可分为商品名或通用名、化学名通用名和化学名是世界通用的,从任何教科书或文章上看到的应该是同一个名称,一般以英文和译文表示至于商品名,每一家生产药厂都可为它的产品取一个商品名因此,相同成分的药品或是学名相同的药品,可有很多个商品名,不同的商品名意味不同厂家的产品,也意味不同品质的产品“吃药时一定要认准通用名或者化学名,避免重复服药,导致过量中毒”杜文民说
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徐寿松、黄庭钧)一种属于国家二级控购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药——竟被上海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奉为“聪明药”,让孩子服用因为上课思想不集中,一些家长就自以血钱镇静剂修改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好心好意弄来片给他们吃结果,许多学生服用后不思饮食、面色苍白,有的甚至产生了抑郁等不良反应前来出席医药峰会的专家普遍对此表示忧虑“是药三分毒,不合理用药,健康无疑将受到损害”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博士后说,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不良反应所谓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过程中,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这些反应程度不同地损伤了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理性对待
在我国,药源性瘾癖、药源性畸形以及药源性失明、休克、肾损害、细胞变异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0%
其三,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师或药物说镇静剂害处明书告知的预防不良反应措施,没有经医师的同意,绝对不可自行增加服用剂量,并请教医师,服用的处方药之间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之间,是否会产生交互作用,甚至可进一步询问医师,处方药和酒精、食物一起服用时,是否会产生交互作用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在用药后数个月、数年后发生,或是在药物疗程结束后才发生,但大部分的副作用是可预期的有些副作用是安全的,但有些是危险的警讯,遇到此情形时,必须立刻停药,和医师讨论,并及时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药物学专家杜文明表示,首先要明确,绝对不能把药物作为治疗疾病的唯一选择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治疗所有的疾病,也不可能任何疾病都能完全靠药物来治疗,需要配合饮食、生活、运动来相辅相成镇静安神类中成药,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许多药物的使用,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真正根治疾病还需要自身抵抗疾病的免疫力的提高因而,患者需要有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愉悦的精神生活,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否则将会降低药物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更为重要
五看注意事项为了指导病人安全使用药物,药品都必须列出该药的慎用、忌用和禁用对象杜文民提醒道:“对于具有禁忌症的,绝对不能服用,慎用的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小心使用,密切监测不良反应”最后,还要仔细注意药品的规格、贮藏方法和有效期(保质期、失效期)杜文民告诉记者:在贮藏上,多数药品均需避光,密闭并在阴凉干燥处保存;许多生气体镇静剂物制品均需冷藏或低温保存同时,许多药品注明有效期,药品超过有效期或达到失效期后则为过期失效“服药前,要注意有效期,过期药物是绝对不能服用的,发生变质的药物更是绝对不能服用”
四看不良反应杜文民说,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副作用,除药物本身的特性外,还与用药者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有关如有过敏体质的人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有些药品口服后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有些药物对肝肾有毒性,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肝、肾功能损害等,这些不良反应就说明书中都会注明,注意阅读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的自我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这一点,相当重要”杜文民一再强调说
药物安全的关键是口服镇静药要提倡合理用药杜文民说,近期的康泰克事件、拜斯亭事件、龙胆泻肝丸事件,终于使人更加意识到合理用药的紧迫性一些人将药物看作“灵丹妙药”,甚至认为药物有病可以治病,没病服药也可健身,这都是极其错误的用药观,不合理的随意使用,甚至追求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恰是健康杀手另一方面,也有些患者视药物为洪水猛兽,因害怕不良反应,盲目不服药或少服药,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不应有的损害这也是对生活中药物安全的片面认识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要求人们理性地看待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不依赖、不惧怕、遵医嘱、多留心
明确诊断,有的放矢如发烧时先要查清原因,不要动不动就应用抗菌素腹痛原因不明者,切忌打止痛针,否则不仅增加病人负担,更严重镇静药能缓解紧张吗的是遮盖症状,延误病情不可任意加大剂量或过早停药病人治病心切,认为多吃药,病好得快,其实不然如青霉素杀菌浓度以最低抑菌浓度的5-10倍为佳,高于此浓度杀菌能力并不增加,反而会增加毒性反应哮喘病人服氨茶碱,用量过大会使心跳加快所以用药剂量,必须严格遵守医嘱过早停药,也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如治疗结核病需要长期服药,可是有些病人症状稍好一些就不再服药了结果疾病好好坏坏,药物停停用用,疾病迁延不愈,这不仅浪费药物,而且会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的难度
不少人在吃药时很少看药品说明书,殊不知药品说明书里大有学问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杜文民对记者说,吃药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薄薄一张药品说明书,里面婴儿吃镇静剂的药品安全知识多着呢!”据他介绍,看药品说明书,要注意如下关键点:
是药三分毒:生活中的药物安全不能忽视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病人的用药安全情况很糟,不合理用药者约占病人的11%至26%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多万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人次,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每年约有近20万人我国聋哑儿童中,因滥用抗生素而引起药物中毒性耳聋的患儿就有逾百万之众,且这种态势仍以每年2万至4万人的速度增长
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题:药品说明书里的“安全学”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药物安全是一项新兴学科,上市后药物安全性的评价涉及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警戒学,而我国的医学教育缺乏这方面的课程,导致卫生专业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国内仅复旦大学药学院(原上海医科安全镇静剂大学药学院)王永铭教授培养过少数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根本不能满足药物上市后评价工作的客观需要
三看用法与用量说明书上的药品用量通常指成人剂量,儿童剂量则要根据年龄或体重计算有些药品也有注明儿童用量的许多中西药的重量用克(g)、毫克(mg)等表示,容量用毫升(ml)表示,并按1克=1000毫克、1升=1000毫升的比例换算如每片0.5克与每片500毫克是相同表示法药物用量常注明一日几次,每次多少量;儿童常用每日每公斤体重多少量来表示有些药物如生化制剂或抗生素,常用“生物效价”来计算用量,并以“国际单位”(iu)来表示中药计量单位以克来表示至于药品的用法,则需根据该药的剂型和特性,注明为口服、肌肉注射、静脉用药、外用及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病人应镇静剂类药中毒严格按照说明书注明的方法用药
新华社记者徐寿松、黄庭钧
“早一粒,晚一粒,消除感冒困扰”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但是,人们还是发现原先康泰克的主要成分ppa有可能导致死亡,此事随即得到了安全有效的处置最近,一种曾经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降血脂药——拜斯亭,被发现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致人于死地而被停用
上海家长给孩子服用中枢神经兴奋药作"聪明药"
吃药学问多:专家教你如何科学吃药
200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对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息斯敏说明书进行修改,将其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修订为“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每日一片3毫克”此前,这种在我国已经上市近17年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过敏性鼻镇静剂是什么药炎、过敏性结膜炎、慢性寻麻疹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剂型通常为10毫克一片
二看适应症,也就是药品的作用与用途一般的药品都会根据药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将使用本品确有疗效的疾病列入适应症范围此项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与主治”表示“服药一定要在适应症范围内,尤其是oct药物,自我服用应按照适应症,避免错服”
四是缺乏决策机制,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工作进展很快,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也在快速增加,但科学的评价和决策机制仍付阙如,导致决策慢,不能满足药物上市后安全监管的需要五是卫生专业人员的意识淡薄,由于缺乏相关的医学基础教育,相关医学继续培训少,使得卫生专业人员的药品镇静剂非那根不良反应意识淡薄,有许多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有些三级大型医院甚至都没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六是针对百姓的药物常识传输严重不够,这方面的公益宣传基本没有,而药品安全问题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又极高,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导致群众的错误认识,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心理
其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产生好、坏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同时也要认识到不良反应是因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的程度等不同,而有不同的影响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盲目不服药或减少剂量,这样只会延误治疗,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也会带来药物不良反应例如:盲目减少抗菌药物剂量,药物不能达到发挥疗效的剂量三环类抗组胺药,不但不能发挥杀菌作用,而小剂量的药物又可以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严重后果
一些牛皮癣患者服乙双吗啉、乙亚胺等药物后,会导致急性或亚急性白血病、肝癌、胃癌、膀胱癌、鳞状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镇静剂巴比妥、安定、安宁、利眠宁等可引起婴儿畸形;而治糖尿病的胰岛素可引起骨畸形,交替使用抗癌药白血宁、马利兰、氯巯基啉,副作用将危及全身
“息斯敏风波”凸现药物安全监管漏洞
二是经费缺乏,药物上市后的监测与评价,需要进行大量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包括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而目前除了上海市正在建立“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用药数据库”以外,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科研投入,使药物上市后的监测和评价流于形式,不能有较肯定的依据
新华网上海镇静剂的作用4月22日电(记者徐寿松、黄庭钧)春夏转换的季节是各种疾病易爆发时期如何科学用药?药学专家告诫,只有对药疗有科学的认识,并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达到好的疗效
新华网上海4月22日电(记者徐寿松、黄庭钧)在即将举行的中国国际医药交易暨医院与药企峰会上,陆续抵达这里的许多专家直陈:“息斯敏风波”暴露出我国药物安全监管存在严重漏洞,要切实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是人员缺乏,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普遍人手少,不能满足日常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之需,更无法开展上市后药物评价研究工作
杜文明还认为,患者用药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此外,病人最好也要适当了解自己的病史,例如老年哮喘病人如果无高血压史,就不能用肾上腺素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疗,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心绞痛伴有支气管哮喘的病人,使用心得安,可加重支气管痉挛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应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防进一步损害肝脏,加重病情过敏体质及有过敏史的人,用药更应特别慎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药物的广泛使用,药源性危害越来越突出药物不良反应致死占据社会人口死因的第4位,紧随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国住院病人每10人有1人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有5%的患者因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死亡
药品说明书里的“安全学”
息斯敏说明书更改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最畅销的抗过敏药物之一,非处方药息斯敏常与其他药物,如解热镇痛剂、去鼻塞剂等制成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突然说这种药二个半月婴儿镇静剂具有很严重的不良反应,这难免引起病人的恐慌:以前使用会不会有后遗症?以后还能不能使用?“如果措施稍微得当点,这样的恐慌本来完全可以避免”药物学专家杜文民说,其实,药物不良反应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意外和有害的反应,它既非药物质量问题,也不是用错药物息斯敏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长期使用会导致体重增加,大剂量会引起心律失常、过敏反应等,且可能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但只要按照说明书、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息斯敏还是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的,并无害处杜文民表示,息斯敏事件之所以酿成风波,凸现了我国药品安全监管的一系列漏洞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治白癜风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