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涛研究员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主任
理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及安全评价和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获农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先进个人”。湖北省科技特派员、湖北省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科普与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食药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近几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财政部中央引导地方专项资金、国家外专局高端和重点外国专家项目、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等20余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共发表研究论文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以主要完成者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技术发明三等奖各1项,主持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报告题目两种植物酚类化合物的麻醉效果及对斑点叉尾鮰幼鱼模拟运输的生理反应
摘要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幼鱼的活体运输是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运输后的麻醉剂量和生理反应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大量应激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参数,评价丁香酚和百里酚在活体运输中的潜力,并研究其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麻醉作用。首先,通过测试丁香酚和百里酚的质量浓度为10、20、30、40、50、mg/L发现,丁香酚在30~mg/L质量浓度下能成功麻醉实验鱼~82s(复苏时间为~s),而百里酚在20~mg/L有效质量浓度下麻醉时间为~81s(复苏时间为~s)。然后,向运输水中添加10mg/L和20mg/L丁香酚和百里酚(共4组),模拟转运(5h),分析血清应激和非特异性免疫参数,并测定运输后静养48h肝脏和头肾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运输水中的麻醉剂抑制了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升高(处理组39.81~60.79ng/mL、对照组.14ng/mL),肝脏中热应激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90较Hsp70更适合作为鮰鱼运输应激的生物标志物。血清总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凝集素和ACH50浓度以及头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模式识别受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ucleotidebindingoligomerizationdomain1,NOD-1)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静养48h后,头肾细胞因子和NOD-1的表达水平恢复到转运前。这2种麻醉剂都适用于斑点叉尾鮰,但百里酚更适合作为运输镇静剂。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维持斑点叉尾鮰幼鱼活体运输后的健康状态,降低其感染率和死亡率,改善其健康状况,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编辑:袁艺;责编:张睿梅
想查看之前发布的会议发言人简介及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