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驾毒驾7类药吃后开车堪比吸毒

听过酒驾、毒驾,您听说过药驾吗?

不久前,辽宁鞍山市民小孙吃了两片感冒药后开车出门,等信号灯时打了个瞌睡,直接追尾前车……

7种药物吃完开车堪比毒驾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服用后应禁止驾车。

这7大类药品包括:

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

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

止痛类药物

兴奋剂

治疗癫痫的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

如今,开车不喝酒已经深入人心。但药驾的危害您真的了解吗?

吃药不开车,开车不吃药。

很多常见的感冒药、胃动力药、止痛药、安眠药等都可能影响安全驾驶。

吃了感冒药后,您还会开车吗?采访中,不少司机有过药驾的经历。

一些司机认为吃感冒药不耽误出车,“不觉得有危险”。

也有司机认为,吃了感冒药犯困,不能开车。

瞌睡两秒=盲开55米

医生表示,服用感冒药、抗过敏药、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都有可能对司机造成潜在危险。司机可能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倦怠、视物不清、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的问题。服用这些药物后,司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下降。

在高速路上,如果以时速公里计算,一个瞌睡两秒钟,车辆就会盲开55米,连紧急制动都来不及,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药驾=毒驾?

国外调查显示,服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但就目前法规而言,并没有药驾的明确界定,相关法规也属空白。

执法过程中,若因药驾引发事故,其处罚一般参考毒驾。

吃感冒药开车等=吸毒开车,您认为合理吗?一些司机认为,法律没有禁止吃药开车,因此吃药和吸毒开车是有明确不同的。

那么,是否应该通过立法禁止“药驾”呢?

甲方观察员:应立法

禁止药驾应有法律规定。事故就摆在眼前,药驾的危害显而易见,并且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影响公共安全。既然有危害,也会造成人身伤亡,就应该像酒驾、毒驾一样用法律予以界定和规范。通过法律界定的意义是,从源头告知所有人,吃了药就不要开车了。

药品生产商和医生有告知义务。开药时,医生应告知患者在服用哪种药时不能开车。生产禁驾药品时,药品厂商应在包装上或说明书上标明服用后禁止开车,或服药几小时后方可开车。

乙方评论员:立法后如何执法药驾在处罚时参照毒驾,这就意味着,出交通事故后,如果涉事方涉嫌药驾将要因此担责。另一方面,酒驾和毒驾即使没出事故,一旦查出也需担责。但是药驾呢?如果没出交通事故,药驾被查出是否应予以处罚?一旦立法,交警又该如何查处药驾?很多人需要常年服用降压药、糖尿病药等,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人基本告别方向盘?因此,如何避免“药驾”,如何立法,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药驾处理参考毒驾,您怎么看?

您认为应该立法禁止药驾吗?

您有过吃药开车的经历吗?

欢迎“写留言”参与讨论

更多精彩内容,







































白癜风治疗的较有效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