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午报编辑部
联系QQ
提要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土猪的调查文章,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个物种的灭绝感到悲哀,而中国本土地方猪种的消失,同样也是一场生态灾难,却往往被我们忽视掉。
文
付永军
1
消失的“回锅肉”
朋友海涛是湖南人,一次聚会上,我亲自炒的回锅肉,让他回味良久,此后每次聚会我都逃不过这道回锅肉。
四川人对回锅肉的喜爱,不亚于麻将。早在年,就有媒体报道,四川人最喜欢的12道川菜评选中,回锅肉高居榜首。在成都,几乎所有大小宴席上,都会有回锅肉的影子。
有一次有朋友问我,最好吃的回锅肉是什么样子的?
我告诉他:纯正的回锅肉,可能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吃到了。
2
消失在舌尖上的中国,
是一个品种灭绝的版图。
在四川做回锅肉最适合的猪种——成华猪,已经濒临灭绝。
这个一身黑毛、头方颈粗、四肢短小的成都本土猪种,肉质较肥,肌内脂肪含量高,故而做出的回锅肉松软可口,肉香浓厚,肥而不腻。
曾经谚语中的“家家都有黑毛猪”的成华猪,遍布整个成都平原,由于生长周期长,肥肉率高,截止年5月,仅剩下头左右,被饲养在成都的一个保种场内。
这些即将消失的地方猪种,被戏称为“熊猫猪”,而据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只,远比这些猪多。
▲濒临灭绝的成华猪
这是一条让人黯然神伤的消息,人类的选择真的很重要,我们的消费可以让有些物种灭绝,同样也能让有些物种保留。
无独有偶,成华猪的消失导致回锅肉的变味,并不是唯一的个例。
◆被誉为“吃肉的最高境界”的东坡肉,据说诞生于苏东坡之手。而只有选用浙江地区名叫“两头乌”的地方猪种,才是一道正宗的东坡肉。而这种被叫做“两头乌”猪种,其实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猪,早在年就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之一。
◆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宣威火腿荣获金质奖,从此成为云腿的代名词,驰名中外。而最适宜制作云腿的乌金猪,生长于乌蒙山-金沙江一带的山区,也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珍惜保护品种;而农户散养数量也岌岌可危。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而其背后正是食材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蓦然回首,我们才发现,文昌鸡已不是那只文昌土鸡;北京烤鸭也不再曾经的北京鸭。那些引以为傲的地方特种,却正逐渐消失在时间长河中。
拨开历史的迷雾,你会发现:纵向维度上的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一个个品种们集体消失的版图。
而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3
多年的家猪,
灭绝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猪的国家,据考证至少有多年的历史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了“豕”字和阉猪的记录。
在汉字中,家的原意并非屋里有人,而是“屋下有猪”,只有养有猪的人户才称之为家。从《诗经》到《齐民要术》,从《庄子》到《王祯农书》,中国本土猪在我们的农耕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豕”的意思就是:猪,中国土猪
世界上总共有多种猪,中国现有猪种种,而现存的地方猪种就有88种,它们广泛地分布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适应着当地环境,改造着在地文化,也与本地的人们朝夕相处,生生不息。
然而,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显示,中国特有的88种地方猪种里,就有85%左右地方猪种的存栏数量急剧下降,其中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在这次为期五年的调查中,有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未发现,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灭绝。
▲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
而这一切,集中发生在短短30年不到的时间里。30年,我们人的一生,也才走了三分之一,一个物种却面临着灭绝;我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要眼睁睁地看着多少物种的灭绝?
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
珍稀动物的灭绝让人心痛,而朝夕相处的家畜的灭绝,同样也让人悲伤!
我们在中国知网(CNKI)上找到一个地方土猪的统计,根据当年统计时的数据,我们做了一个大家很不愿意看到的表格:
▲濒危灭绝的中国地方猪种
后来,我们也查询过,经过时为农业部的大力保护,如今有些地方猪种的情况有所好转,然而要让这些优秀的老品种实现永续传代,面对最大的挑战,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4
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
我们的下一代也很难再吃到。
就在上个月,我们组织了一次生态农场的田间体验,去金堂憨豆农场挖红薯,中午的餐桌上,所有人都对一碗炖肉拍案叫绝。并非厨艺高超,所有食材都是生态有机的,除了盐,也没有任何调料。桌上许多小孩子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肉,最后,连肉汤都是统统泡了饭。
我告诉大家:这猪肉,就是来自龙泉山上红领农场的,除了纯生态粮食喂养之外,而猪种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成华猪的杂交后代。虽然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华猪血统,不是纯正血统的成华猪,但是丰富的肌间脂肪含量,仍然让我们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即将消失的美味。
▲韩建斌生态养殖的三元杂交后的成华猪,已很少成华猪血统
红领农场的农场主韩建斌是成都生态农业里较早养猪的,然而高昂的成本和市场的反差,让这个憨厚的山东大汉举步维艰,不得不缩减规模。
红领农场的窘迫,只是中国地方土猪的一个缩影。
人所共知,我国绝大多数的地方土猪的猪肉都比外来猪种好吃,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似乎只关心生长期和瘦肉率。
既然人没有意识,那么猪也没有选择。
年代,是一个分水岭,进口猪的入侵与中国地方猪的消亡,几乎是同一个时间。
在短短十余年之间,来自英国的大约克夏猪、来自丹麦的长白猪、来自美国的杜洛克猪(简称杜长大),以及它们的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后代,几乎占据了中国所有的生猪市场。超短的生长周期、瘦肉率高达65%以上,没有养殖户再愿意养中国的地方土猪了。
“壹号土猪”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年之前,中国土猪约占90%市场份额,而在此之后被大型商品猪挤压,年,中国土猪的市场占有率不超过2%。
▲三大外来品种之一的长白猪
曾经广泛分布川西地区的雅南黑猪,与荣昌猪一起,被评为中国48个优良猪种之一,改革开放前后,养殖规模达到数百万头,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雅南黑猪的踪迹。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明在一次采访中曾痛心疾首地呼吁道:“同所有物种灭绝一样,猪种的灭绝同样是一场生态灾难。”
为什么现在的猪肉没有肉香味?
做生态农业这么多年,许多人会经常问我这个问题。除了品种的暗中偷换,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饲养方式的改变。
▲泔水猪的漫画
有一天,我们正在开车,朋友坐在副驾,突然问了我这个问题,我没有回答,沿着三环路开出好远。直到快出城的时候,看到一个运送泔水的车子,我慢慢地将车靠近泔水车。大约还有米的样子,朋友已经闻出了味道,立即把车窗关了。
我看着她说道:“明白什么原因了吧?”朋友恍然大悟。
对啊,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城市,人类每天浪费大量的食物,而浪费的食物中,又以猪肉为主。这样发酵一两天的泔水,就算米开外也恶臭难闻,它们却是城外养猪场的主要食物来源。
我们很难要求天天吃泔水长大的猪肉,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美味,还要物美价廉,我们这样难为猪,猪也做不到啊!
泔水中含有太多同类的肉,人类给猪喂食泔水,自己吃自己,除了人道主义的缺失之外,更是一代一代毒素的累积。
5
不是中国人多不够吃,
是你的浪费刺激着食品安全的风险。
在这场追逐更快更大的利益面前,我们疯狂的催熟催长。
有人说,中国人口众多,要追求安全的食物很难,但是我们真的是不够吃吗?
我们占世界19%的人口,却生产了全球70%左右的淡水产品,67%的蔬菜,51%的生猪,40%的大宗果品,和21%的粮食。
▲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要吃掉半头猪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据统计年,全国生猪出栏量6.88亿头,就算是14亿人口的大国,平均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消耗量,每年要消耗0.5头猪。
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四城的餐饮消费做了非常详尽的调查统计。报告称:餐饮业平均浪费率12%,而午餐外卖浪费更是高达1/3。
我们的许多食物,并不是我们吃了的,而是浪费掉的。
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食物越来越失去了味道——我们浪费越来越多——食物的消耗越来越大——拉动的生产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虚荣心理,养殖者不得不更换更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洋猪品种,也不得不投入和研发更加催长的饲料。
就算我们全部更换为洋猪品种,人类依然嫌商品猪的养殖时间太长。
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赛跑,我们在不停的刷新商品猪的出栏记录:从7个月,到6个月,刷新5个月,冲刺4个月。
生长时间虽然越来越短,但投入的饲料似乎有增无减。
▲平均每一头猪要吃掉合成饲料公斤
据统计,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5万吨,其中,猪饲料产量为万吨;如果以年6.88亿头的生猪出栏量计算,平均每头猪需合成饲料公斤。
一头标准的商品猪,出栏体重约公斤,时间严格控制在天内,这期间会吃掉公斤合成饲料,数十车的泔水,大量的青饲料。
人类在动物的饲料中,添加大量激素、猪血、猪骨,甚至有报道称添加安眠药、镇静剂等药物。
6
洋猪引进中国30年后,
一场非洲猪瘟席卷了全国。
中国本土猪种的灭绝,可能真的是一场生态灾难的开始。
我们如此大力度的保护中国本土猪种,并不仅仅是只让你吃到小时候的味道,而是一场关于优良品种基因的保留和品种多样性的研究。
相对于杜长大系进口猪种,中国的本土猪经过自然选育,保留了更适应本土的优良基因,除了肉质和口感远胜于洋猪种外,还具有对环境的抗逆性强,对病毒的抵抗力高。
▲截止年11月的非洲猪瘟疫情图
今年8月份的一场非洲猪瘟,席卷全国,目前已蔓延到19个省份。
在自然界中,这并非第一次。
◆人们一度疯狂地往牛饲料里添加动物尸体,终于上世纪末集中爆发了席卷全球的“疯牛病”,感染的人会在一年内痛苦地死亡,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我们大量的搜罗野生动物,挖空心思地想如何吃它们,最后终于在年爆发了“SARS病毒”,近万人感染,数百人在这次浩劫中丧生。
◆我们养殖的鸡越来越多,禽流感终于从禽类传播给了人类,从H1N1到H7N9,层出不穷,而且目前国内外都没有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相比这样的报复,非洲猪瘟是温和的,只在猪群间传播,不传播给人类。
▲曾经的笼罩全国“非典”依然历历在目
其实,非洲猪瘟一直肆虐西方近百年了,尤其是在杜-大-长系进口猪的故乡欧美两地;只是今年第一次进入到中国。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某一个物种变为同一个亚种,而这个亚种又在特定病毒面前毫无抵抗力,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彻底失去这个物种呢?
如果它又是我们驯化了多年的猪,我真不知道如何向子孙们交代。
最后一只加拉帕戈斯象龟消失的时候,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默哀;
最后一只白鳍豚从长江中消失的时候,所有媒体都在报道和讨论;
当世界上最后一只项城猪消失的时候,这个世界又会有谁知道?
人类对于食物,总是站在高处俯视众生。
我们很少愿意蹲下身来,去了解和学习一个食材的来源与区别。
曾经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于许多城里人而言,现在变成了“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我们很少有人去溯源自己的饮食,更难理解这背后的农业生产的逻辑。
7
『吃货拯救地球』
这件事情与我们每个人有关
近年来,随着农业专家的呼吁和官方的逐渐重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7个地方猪种保护区。这其中,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猪遗传资源保种场35个。
与其他物种保护不一样,保护地方猪种正需要的就是“吃”。国家层面的物种保护,也并非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如何实现商品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才是保护地方猪种的关键。
雪崩来临时,没有哪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们永远要记住“吃货也可以拯救地球”。
不要当我们回想起来,开始怀念记忆中难忘的猪肉味道的时候,中国优良的地方猪种却已经消失于我们的餐桌上。
▲立在珠海生态农场里的牌子,永远在警醒着人们:
我们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
延伸阅读:
猪到了危险的时候动员起来,保卫猪圈?
这不是段子:有的地方猪种“已找不到公猪”;前些年情况最危急的时候,四川当地的成华猪,“只剩下五六十头”,比大熊猫都稀少;年的全国性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显示,中国85%左右的地方猪种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状态。一些研究者提出过冷冻精液保存、胚胎保存、生物技术保种等方法。
本文转载自 总的来看,各地在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能够认真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防疫主体责任,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的地方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保持疫情总体可控奠定了基础。但在疫情处置和疫源追踪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地方个别人员存在有法不依、工作落实不力等情况,影响了防控工作成效。对此,有关地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调运、逃避监管等行为。年9月和11月,农业农村部先后通报了两批共计12件非洲猪瘟防控中的违法违规典型案例,12月11日召开的全国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对督导问责情况进行了通报。其中有养殖场(户)、生猪贩运人非法调运生猪、出售发病生猪同群猪,造成疫情扩散传播的,有官方兽医严重失职、徇私舞弊、违规出证为相关人员非法调运生猪提供便利的,也有公职人员责任落实不够、监管不力、延误防控工作开展的。有的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有的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给养殖业生产和疫情防控带来较大风险。
当前正处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持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有利于督促各类相关主体切实增强法律意识,履行职责义务,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应该说,对典型案例予以通报,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和震慑作用。
负责人
记者
对于养殖户等生产经营主体来说,哪些情形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从事生猪饲养、屠宰、经营、运输以及疫病监测、研究、诊疗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来说,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动物出现群体发病或者死亡不报告,明知饲养生猪发生疫情仍非法销售发病猪同群猪的;
二是对不遵守有关控制、扑灭动物疫病规定,非法使用明令禁止的泔水等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的;
三是藏匿、转移、盗掘已被依法隔离、封存、处理的动物和动物产品的;
四是逃避检疫监管,私自收购、屠宰病死猪或出售病死猪肉的;
五是不如实提供与动物防疫活动有关资料的,阻挠干扰疫情处置、隐藏销毁调查证据影响防控工作正常开展的;
六是拒绝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的、拒绝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动物疫病监测、检测的;
七是非法采集病料、开展病毒分离鉴定等实验活动或制备“自家苗”的;
八是引起重大动物疫情的,或者有引起重大动物疫情危险,情节严重的;
九是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
上述情形,主要违反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责人
记者
养殖户应当依法报告动物疫情,对此,国家有什么措施鼓励养殖户主动报告疫情?
及时主动报告疫情对于疫情的有效处置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过程中,对被强制扑杀动物的所有者给予补偿。非洲猪瘟已经纳入我国强制扑杀补助范围,对此次强制扑杀的生猪平均给予元/头的补助。所以,养殖场户不必有太多顾虑,应及时主动报告疫情,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处置工作,降低疫情传播风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因未及时报告疫情或不配合落实检疫、隔离、扑杀等防控措施而造成疫情扩散的养殖场户,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动物疫病防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不给予强制扑杀补助。
负责人
记者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讲,哪些情形需要追究法律责任?
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讲,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未依法履行的,要追究责任。在当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特别应对以下情形严肃追责:发现疫情后不及时报告的;虽然报告但后续防控措施不力、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依法履行动物防疫职责,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各项工作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疫情的,不应追责。各地务必要坚持正确导向,避免追责扩大化、极端化。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给予奖励。近期,农业农村部正在征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先进事例,对于遴选出的先进事例,将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和表扬,更好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各地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将非洲猪瘟防控政策要求、有关法律法规和防控知识,及时告知养殖、屠宰、经营、运输等相关管理相对人,做到政策宣传不留死角,以提高广大养殖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意识。要将典型违法案例、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和应急处置措施,传达到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监督执法人员,以切实提升防控能力和防控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主编作品热点文章:
陶正明将军:我到青藏果洛看战友,颗颗冰雹打在心尖上
全军典型向南林的转业之路......
军队退休人员是否还有军籍?
解放军的首任军长们,你们好!
江青济南奔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