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理甲氧氯普胺属苯酰胺衍生物

急救处理

临床表现

3.对症治疗:急性心肌损害者可给予能量合剂、复方丹参等静脉滴注,有助改善胸闷、心悸症状。

(2)其他表现:困倦、顽固呃逆、多涎、流汗、腹泻及舌水肿,偶有发绀、呼吸衰竭。有报道1例28岁男性在15小时内口服甲氧氯普胺总量达120mg,2小时后不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而且有心悸、胸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多个导联t波低平或双相;表明急性心肌损害。

(1)锥体外系症状:在用药者中的发生率约1%。可分为4种类型:①急性肌张力障碍:最常见,尤易发生在儿童和12~19岁的女性青年。多发生于用药后48小时内,故也称“48小时综合征”。表现为急性阵发性双眼痉挛性偏斜、双眼上翻或凝视、痉挛性颈斜、颈后仰、颈项疼痛、下颌偏斜、强直性强口或牙关紧闭、肢体扭转、角弓反张、舌伸缩障碍及吐词不清等,严重者因喉肌痉挛诱发窒息,危及生命。该型常误诊为癔病、破伤风或急性脑病等。②静坐不能和不宁腿综合征:可发生在用药后即刻,主要累及下肢,表现为深部肌肉酸痛、不适及关节蚁走感;两侧对称,下地活动或改变体位后症状可缓解;③parkinson综合征:用药后数天出现,也可延迟发病;表现为震颤、表情呆板、肌强直、少语和动作迟缓;老年人易发生;④迟发性运动障碍:可见于长期服用的老年人。

毒理

2.急性肌张力障碍者可肌内注射东莨菪碱、山莨菪碱(654-2)、阿托品或苯海拉明(苯那君),也可肌内或静脉注射地西泮。

甲氧氯普胺属苯酰胺衍生物,为中枢及周围性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应用最早的促胃动力药物。其毒性低,安全范围大,有效量仅为中毒量的0.1%~1%。过量引起急性心肌损害、发绀,机制尚不明。但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0%~20%,甚至30%以上。因其易通过血脑屏障,与多巴胺神经元有较高的亲和力,阻断多巴胺与多巴胺受体结合,使得中枢神经系统内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两者平衡失调,引起黑质、纹状体和网状结构等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用量大、儿童、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较易发生这类反应。此外,该药有促进体内儿茶酚胺释放的作用,嗜铬细胞瘤患者用之可诱发高血压危象。

1.立即停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