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性脑病,YOUKNOW

我国是肝病大国,随着肝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也急剧攀升,作为急慢性严重肝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亦是肝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数据显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至少为30%,而且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其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并提示预后不良。因此肝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迫在眉睫。

1定义

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静脉-体循环分流(门-体分流)异常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

第十一届世界胃肠病大会推荐的肝性脑病分为A、B、C型。A型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肝性脑病,其病理特征之一是脑水肿和颅内高于B型门-体分流相关肝性脑病,无肝细胞损伤肝病C型肝硬化相关肝性脑病,伴门脉高压或门-体分流。

肝性脑病WEST-Haven分级标准

肝性脑病分级临床表现

0级没有能察觉的人格或行为改变,无扑翼样震颤;

1级轻度认知障碍,轻快或抑郁,注意时间缩短,可引出扑翼样震颤

2级倦怠或淡漠,轻度定向异常(时间或空间),轻微人格改变,行为错乱,

言语不清,容易引出扑翼样震颤

3级嗜睡到半昏迷,对言语刺激有反应,明显的定向障碍,扑翼样震颤可

能无法引出

4级昏迷

2诱因常见有:消化道出血、感染(特别是自发性腹膜炎、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大量放腹水、过度利尿、进食蛋白质过多、便秘、TIPS和使用安眠药等镇静类药物。3发病机制

目前氨中毒学说仍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氨主要去路是在肝脏合成尿素、随尿排出,肝功能异常导致氨的代谢障碍,促进谷氨酸盐及活性氧释放,启动氧化及氮化应激反应,导致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NH3+H+→NH4+

上述可以看出在酸性环境中,有利于NH3结合H+生成NH4+,氨的吸收减少,排出增加.相反,碱性环境血氨升高易引起肝性脑病,同时也可以解释肝性脑病的患者多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反之,过度利尿、腹泻或者呕吐引起的碱中毒也会诱发肝性脑病。

4治疗

一、去除诱因:

积极控制感染、止血;暂停利尿剂的使用,纠正内环境紊乱;保持大便通畅;镇静剂合理利用。

二、药物治疗

1、乳果糖:是治疗肝性脑病的一线药物,其是肠道不可吸收双糖,能酸化肠道,减少氨的吸收。剂量:15-30ml/次,2-3次/天,以每天产生2-3次PH6的软便为宜,无法口服的患者可以保留灌肠。肠梗阻患者禁用。拉克替醇亦可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与乳果糖相当。

2、肠道非吸收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可以减少肠道中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氨的产生。美国FDA批准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福昔明-晶型可用于治疗肝性脑病,特点是肠道几乎不吸收,可以广谱、强效的抑制肠内细菌生长。

3、门冬氨酸-鸟氨酸(LOLA),可增加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及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的活性,促进脑肝肾利用氨合成尿素和谷氨酰胺,降低血氨。

4、支链氨基酸:目前确切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可以安全地用于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的补充。

5、对于肝性脑病患者有严重精神异常时,适当利用镇静剂有利于控制症状。但是对于有苯二氮卓类或阿片类药物诱因的肝性脑病昏迷患者,可试用氟马西尼或是纳洛酮。

6、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合生元、益生元,都可以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生长,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降低氨的生成。

7、其他药物:谷氨酸盐只能暂时降低血氨,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能降低脑组织中氨的水平,且容易诱发代谢性碱中毒,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国际主流指南不推荐。

8、精氨酸:是肝脏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可促进尿素的合成及降低血氨。主要用于伴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肝性脑病患者。

5辅助治疗人工肝支持系统可降低血氨、炎性反应因子、胆红素等毒素,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了解了上述肝性脑病的诊疗过程,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就是要做到及早发现,从而做到尽早治疗,以便达到最佳治疗疗效果。









































白癜风医院长春哪家好
白殿风病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22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