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合成毒品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
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食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物(精神类毒品)。
第一类、中枢神经兴奋剂(STIMULANTS)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作用的药物。
其中最主要的是苯丙胺类,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苯双甲吗啉及哌醋甲酯。其它兴奋剂包括二乙胺苯丙酮,苯丁胺和麻黄素。
鉴于将这些药物统称为“兴奋剂”所以就给出右旋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全名以便于识别,因为这两种药物的药效均比单用苯丙胺大得多。
安非他命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系统交感区的刺激物。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容易上瘾,还可以推迟疲劳界限,在不为自己觉察的状态下,进入过度疲劳,引起一些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1、冰毒
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
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俗称“冰”毒。
吸食后表现为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
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
2、“麻果”
新型毒品“麻果”,又叫麻古。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常为红色、黑色、绿色的片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服用后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3、柯特(KHAT、CathaEdulis)类
Khat是一种提取自阿拉伯茶树(卡特树)的自然兴奋剂,阿拉伯茶树是东非和阿拉伯南部地区的开花的常绿树木,它们的形状与我们通常所见的茶树相似,终年碧绿长青。
长期嚼食卡特者情绪容易激动,尤其是到了下午和晚上,性情暴躁;另外,长期嚼食卡特者,将叶片上的虫卵吞进体内极易引起患肠胃道疾病和心血管病,瘾重的人还会表现出过敏、轻度躁狂和抑郁等精神病症状。
4、咖啡因(Caffeine)
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性肠道溃疡,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
滥用咖啡因通常也有吸食和注射两种形式,其兴奋刺激作用及毒副反应、症状、药物依赖性与苯丙胺相近。
5、安纳咖(Caffeineandsodiumbenzoate、CNB)
学名苯甲酸钠咖啡因,属于黄嘌呤类中枢兴奋药,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
长期使用、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第二类、致幻剂(HALLUCINOGENS)
1、“黑芝麻”
即麦角酰二乙胺,纯的麦角酰二乙胺无色、无味,最初多制成胶囊包装。
食用这种毒品以后,听到节奏强烈的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药效长达12个小时,故又称作“摇脚丸”。
服用后会产生幻视、幻听和幻觉,出现惊惶失措、思想迷乱、疑神疑鬼、焦虑不安、行为失控和完全无助的精神错乱的症状。
同时会导致失去方向感、辨别距离和时间的能力,因而导致身体严重受伤和死亡。
2、麦司卡林(Mescalinum)
在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带生长着一种细小及无刺的乌羽玉仙人掌,当地人称之为佩奥特(Peyote)。
它的种籽、花球碾成粉末口服后能产生强烈的幻听、幻视作用。
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引起情绪的抑郁及瞳孔扩大、心动过速、肢体反射亢进、震颤、恶心、呕吐等,长期服用可致器官损害。
服用者可发展为迁延性精神病,导致精神混乱,还会出现暴力性攻击及自杀、自残等行为。
3、迷幻蘑菇
即西洛西宾蕈类(psilocybinmushroom),俗称迷幻蘑菇、神奇魔菇或魔菇,是含有裸盖菇素和脱磷酸裸盖菇等迷幻物质的蕈类。
“迷幻蘑菇”其实是一种非食用的毒蕈,属于带有神经性毒素的鹅膏菌科的“毒蝇伞”,含有刺激交感神经、与迷幻药L.S.D有相似的毒性成分。
吸食后即会出现健谈、幻觉等生理异常反应。
过量吸食会出现呕吐、腹泻、大量流汗、血压下降、哮喘、急性肾衰竭、休克等症状或因败血症猝死。
心脏有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突然死亡。
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
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俗称摇头丸);
1、“摇头丸”
“摇头丸”主要成分是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属于安非他命兴奋剂,化学结构类似冰毒,是冰毒的一种。纯品为白色粉末,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就是“摇头丸”。种类繁多、形状和图案多达上百种。药片状中以圆形、棱形、鱼形为多数。
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
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第四类、中枢神经抑制剂
(1)巴比妥酸盐类(DEPRESSANT—BARBITURATE)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其应用范围从镇静催眠到麻醉,这类药品包括戊巴比妥、烯丙异丙巴比妥、巴比妥等。
(2)非巴比妥酸盐类(DEPRSSANT——NONBARBITURATE)
包括非巴比妥酸盐类的催眠剂、镇静剂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安定剂。如瓦尔米、导眠能、安眠酮、甲哌啶酮。
安眠酮(Methaqualonum)
又称甲苯喹唑酮、甲喹酮、海米那(Hyminal)、眠可欣,俗称“佛得”。
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合成的安眠酮一般为褐色、黑色或黑粒状的粉剂,有的是米黄色粉状。非法生产的产品中可以看到药片状、胶囊状、粉状。在西北地区,一些吸毒人员吸食一种毒品,因服用这两种药片后会产生打磕睡、似酒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状态,故叫“忽悠悠”。
大剂量服用安眠酮会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晕、颜面潮红、胸闷、恶心、烦躁不安、四肢麻木、谵语、昏迷,最后呼吸衰竭死亡。
3、地西泮(Diazepam)
又名安定、苯甲二氮卓。
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并成瘾,能产生物质依赖,停药时可出现脱瘾征状,可引起惊厥、震颤、痉挛、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
如服用更大剂量,会更快产生物质依赖。当停药时,剂量应在2至4星期间逐渐减少,以避免脱瘾征状出现。
4、三唑仑(Riazolani)
又称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剂。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也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
镇静、催眠作用较强,诱导睡眠迅速(20分钟内安眠),可持续睡眠5-7小时。因此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掺混于果汁、酒类等饮料中迷昏特定人物(一般为女性)以达到犯罪(性侵害)之目的。氟硝安定与酒精合并滥用后可使受害者在药物作用下无能力反抗,并对所发生的事情失忆。氟硝安定与酒精和其它镇静催眠药合用后可导致中毒死亡。另外它同样具有成瘾性,高剂量的吸食会产生低血压、呼吸困难、视觉障碍及深度昏迷。
5、“K粉”
俗称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科药物(毒品),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使用后会使人对周围环境失去警觉性。
服用后开始时身体瘫软,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会产生分离性幻觉,并会引致后遗症及脑部永久损害,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
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
6、γ-羟丁酸(GHB、Gamma-Hydroxybutyrate)
又称“液体迷魂药”或“G”毒,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人体服用后可导致意识丧失、心率缓慢、呼吸抑制、痉挛、体温下降、恶心、呕吐、昏迷或其他疾病发作。特别是当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合用时,危险性增加。与酒精等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出现恶心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7、有机溶剂和鼻吸剂
有机溶剂和鼻吸剂包括一系列挥发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能像抑制剂一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
有机溶剂会导致知觉受损、失去协调和判断能力,压抑呼吸和脑部受损。早期出现的急性症状有头晕、嗜睡、口齿含糊及步态不稳,还会出现冲动、兴奋与激惹。产生错觉、幻觉与妄想。造成脑、肝、肾及骨髓的损伤。气道闭塞引起的窒息、呼吸停止、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死亡。
8、挥发性亚硝酸盐
亚硝酸异戊酯(Isoamylnitrite、Isopentylnitrite)由异戊醇和亚硝酸钠酯化而得,是一种作用迅速的血管扩张剂。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完
01
贞丰公安持续行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面对面宣传法律法规!
02
党支部统领区域警务协作
贞丰公安微警务发挥大作用15分钟为群众找回6头牛,止损元
03
全国、全省禁毒工作满意度调查开始了!!!贞丰禁毒期待您的鼓励与支持!
转自中国禁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