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温州市急救中心医务科科长张盖、松台站站长陈和建和医生缪怡亮一行带着元宵佳节的美好祝福,拜访了一位痊愈的病人,她叫小李,是一位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少女。面对此次探望,眼前的姑娘面带微笑,面色红润,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缪怡亮很难将眼前这位健康活泼的姑娘与一次惊心动魄的急救联系起来。
酒后服用大量镇静物年轻姑娘徘徊生死边缘
时间回到年12月14日凌晨,松台急救站接到了指挥中心急救任务指令。原来是患者小李的哥哥向指挥中心拨打的求救电话,电话里,他告知接警员其妹妹呼吸困难、面容发紫,情况危急。调度员立即询问了地址及病人情况,马上派遣了离报警地址最近的松台急救站的救护车。在呼啸的警报与闪烁的蓝灯中,当班的急救医生缪怡亮和驾驶员林桂敏第一时间奔向现场。
救护车驶出急救站后,缪医生联系上了患者的哥哥,他一边核对地址,一边仔细询问了患者的意识、反应、呼吸等情况。在进一步了解事发诱因及患者伴随症状等细节后,缪医生判断小李很有可能出现了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骤停。正当缪医生准备指导电话那头的家属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时,小李哥哥焦急地回应:“我会,我学过!”。于是缪医生让小李哥哥保持镇定,持续按压,同时安排其他家属到路口接车以节约宝贵时间。
救护车抵达现场后,在家属的指引下,缪医生和急救团队携带着胸外按压机、可视喉镜、除颤监护仪、急救箱等设备飞奔似地赶往小李房间。此时患者的哥哥正在做心肺复苏,小李的母亲则在一旁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原来小李当天外出喝了酒,又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服用了大量的镇静药物,随后出现呕吐并伴随呼吸急促、面色青紫。见此情况,急救团队马上接手抢救工作,缪医生快速上前检查,发现小李已经神志昏迷,颈动脉搏动消失,呈叹息样呼吸,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病情危重,刻不容缓。
小李心跳呼吸骤停时的心电图
惊心动魄!急救团队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
急救人员立即开展现场复苏并打开急救器械。“快!开放气道,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急救仪器不停地发出滴滴的声音,交织着急救人员的口令声,争分夺秒间,抢救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缪医生立即实行心肺复苏术,同时清理呼吸道,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
现场复苏成功时小李的心电图
终于,惊心动魄的5分钟后,小李被大家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幸运逃离了死神的魔爪,监护仪显示恢复了正常心律。缪医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的丝毫不敢松懈,仍旧严密监护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大家准备转运!”缪医生一声令下,急救小组成员默契配合,担架员快速又安全地把小李转移上车。在途中缪医生严密监测,持续给氧。医院后,小李的妈妈激动地说道:“谢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孩子的命!”医院急诊的进一步抢救,小李于第二天就恢复了意识,机体功能基本与常人无异。
2月26日这天,医务科科长张盖、松台站站长陈和建、缪怡亮医生一同探望了小李。小李说,经历了这次生死抢救,她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贵。缪医生看到小李脸上洋溢的微笑和散发的自信、乐观,也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缪医生(右二)探望小李(左二)时合影
早期、及时、高效的心肺复苏创造生命奇迹
在谈话过程中,缪医生说到,小李从心跳呼吸骤停到目前恢复良好,与其哥哥早期的采取心肺复苏分不开,为小李的成功抢救赢得了先机。小李的母亲表示,患者的哥哥是一名高中生,曾在学校学习过心肺复苏。“真的没想到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太有意义了。”患者母亲不经感慨说道。
其实,在每一场抢救成功的背后,都有着一系列看似巧合的“幸运”:调度员准确迅速的派车,急救团队快速的反应和过硬的业务能力,现场有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院内急诊的强大技术支持……缺少其中一个环节,小李的救治结果或许就会是另一番局面。
而生命没有“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生命却因意外得不到及时救助而陨落。生命又是宝贵的,无论心肺复苏急救法还是其它急救措施,其急救的意义只有一个——赢得时间,赢得生命。当我们被急救背后那些关于生命与守护、责任与信赖的故事所感动时,希望有更多平凡的人够在关键时刻伸出施救的援手,给予生命希望和力量,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来源:温州市急救中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新闻、公益、民生、传播网络正能量,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创建文明龙港市。本网首席法律顾问,浙江浙杭(温州)律师事务所,周科召律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