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
氯霉素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药物分布广,对脑膜、眼组织、胎盘的通透性好正常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达83%,半衰期1.5~3.5h氯霉素有75%~80%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灭活;20%左右以原形从尿中排出甲砜霉素不在肝内代谢灭活,胆汁浓度高,以原形自肾脏排泄婴幼儿、孕妇、产妇、哺乳妇女及有精神病、肝和(或)肾功能障碍者本类药物最好禁用或慎用其中毒表现主要有:1.骨髓抑制:主要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蛋白合成与用量大小关系不大2.早产儿和新生儿循环衰竭(灰婴综合征):为大剂量氯霉素(每日用100mg/kg以上)引起的急性中毒,其机制为:①新生儿肝内某些酶系统发育不全,其葡萄糖醛酸结合能力较差,因此影响氯霉素在肝内的解毒过程;②新生儿肾脏排泄功能较低,以至血中游离氯霉素浓度过高,蛋白合成受到抑制,血浆中氨基酸和氨增高,因高氨基酸血症而引起中毒3.神经炎和中毒性精神病:可能是因本类药物与体内维生素b竞争性抑制所致4.肝脏中毒:可表现为肝细胞脂肪浸润,甚至急性肝坏死,肝脏疾病者更易发生
临床表现
(1)消化道症状:恶心、纳差、腹胀、腹泻等此外,尚可见口腔粘膜充血、疼痛、糜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光滑、萎缩或肥大、突起,类似维生素b族缺乏的表现
(2)造血系统表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是不可逆的,病死率高达8o%~100%,儿童及女性较易发生
(3)灰婴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和新生儿每日用量超过100mg/kg且连用数日者首先出现拒食、腹胀、面色苍白,继而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腹胀加剧、呼吸不规则、发绀、循环衰竭等,皮肤呈特有的灰紫色,可在症状发生后1~2日内死亡本症如较早停药,适当治疗,可望恢复
(4)神经炎:持续应用本类药物后,有时发生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眼肌麻痹等,患者有视力紊乱、手是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偶有发生视神经萎缩乃至失明者,部分可恢复视力,偶见神经性耳聋
(5)中毒性精神病:老年人及女性多见有幻觉(幻视、幻听)、定向力减退、失眠、躁动、语言增多或沉默寡言等
(6)肝脏损害: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黄疸、肝功能异常
(7)过敏反应:本类药物也可引起各种皮疹如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斑丘疹,偶可发生日光皮炎、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及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
诊断
1.病史:有应用本类药物史
2.临床表现特点:(1)消化道症状:恶心、纳差、腹胀、腹泻等此外,尚可见口腔粘膜充血、疼痛、糜烂,口腔炎、舌炎,舌乳头光滑、萎缩或肥大、突起,类似维生素b族缺乏的表现(2)造血系统表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或缺乏、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常是不可逆的,病死率高达8o%~100%,儿童及女性较易发生(3)灰婴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和新生儿每日用量超过100mg/kg且连用数日者首先出现拒食、腹胀、面色苍白,继而出现进行性面色苍白、腹胀加剧、呼吸不规则、发绀、循环衰竭等,皮肤呈特有的灰紫色,可在症状发生后1~2日内死亡当血药浓度>50mg/l时,也可见于儿童或成人本症如较早停药,适当治疗,可望恢复(4)神经炎:持续应用本类药物后,有时发生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周围神经炎、眼肌麻痹等,患者有视力紊乱、手是震颤、共济失调等症状,偶有发生视神经萎缩乃至失明者,部分可恢复视力,偶见神经性耳聋(5)中毒性精神病:老年人及女性多见有幻觉(幻视、幻听)、定向力减退、失眠、躁动、语言增多或沉默寡言等(6)肝脏损害: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黄疸、肝功能异常(7)过敏反应:本类药物也可引起各种皮疹如荨麻疹、麻疹样皮疹、斑丘疹,偶可发生日光皮炎、剥脱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及血管神经性水肿、药物热、过敏性休克等
急救处理
1.立即停药:对误服大量本类药物者,应立即催吐、洗胃
2.对症及支持治疗:运用葡醛内酯(肝泰乐),以增强机体解毒功能①出现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时,可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应用维生素b4、b6、利血生、参芪片、氨肽素等,或用生白能②确定再生障碍性贫血者,除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外,尚可多次输入新鲜鲜血液等及其他对症治疗③用大量维生素b6、b12治疗神经炎④有出血倾向时,应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k⑤皮疹文广泛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并口服抗组胺类药物⑥灰婴综合征者充分供氧,使用强心、升压药物,必要时采用输血疗法或或血液透析中毒性精神症状大多于停药两日内消失,较重者可采用氯丙嗪或巴比妥类药物
3. 其他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