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品简介

说起这个毒品,很多同志都会心率提高、血压飙升、脑子短路,对毒品毒贩瘾君子来一番感情上的狂轰滥炸,顺手支持一下禁毒,彰显一下道德优越感。但是细究这些讨论你却会发现,这些人里的大部分甚至不知道毒品是神马,这就是问题了。关于毒品该不该禁,我已经写了专文阐发我的主体思想《到底该不该禁毒?》,而近日,关爱人类健康的本国师翻阅了一下毒品的资料,与同志们分享一下成果,希望大家能走进科学,走近毒品,理性看待毒品和毒品问题。如果你对毒品有兴趣,你可以把这当作《葵花宝典》的一部分;即使你对毒品没有好感,那我觉得知己知彼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说毒品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些神经递质。大部分毒品使人爽,都是因为这些哥们。

第一个是多巴胺(Dopamine),简称DA,耳熟能详,一种脑内分泌物,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具有传递快乐、兴奋情绪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快乐物质。它也与上瘾有关。爱情的感觉其实就是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结果。而毒品大部分都能够增加尾状核的多巴胺的释放。

第二个是内啡肽(endorphin),英文“endorphin”是“endomorphin”的简写,“endo-”有“内在”之含意,而“morphin”则为吗啡的英文名称,所以“endorphin”的意思其实就是“内源性吗啡”。强烈的疼痛会使痛觉轴突分泌谷氨酸和P物质,它们能够使大脑“意识到疼”,而内啡肽则能抑制P物质的分泌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内啡肽还能通过抑制GABA——一种抑制多巴胺神经元激活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间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使人产生快感。研究表明,疼痛、运动、性交都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SM、嗜辣等行为使人欲罢不能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疼痛-内啡肽-爽”机制。

还有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它会影响人的胃口、内驱力(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绪。适量提高血清素含量能改善睡眠,让人镇静,减少急躁情绪,使人产生欣快感。如果缺乏血清素,则相应地会出现易怒、烦躁、焦虑、疲劳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等疾病。

好了事不宜迟,我们开始说毒品。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例如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来划分的话,可以大致分为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传统毒品就是鸦片大麻古柯叶,人类使用这些药物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三个代表里面也就鸦片比较厉害,但也有不少人活到老抽到老,也没什么大碍,可能是吸食量控制得好。所谓新型毒品就是利用近现代工艺加工而成的毒品,这个太多,多得他妈的记不清,例如海洛因、可卡因、安非他明、MDMA、K粉、糖果等等等等。

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按照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类型来划分,按照这种标准,它们可以分为镇定剂、兴奋剂和致幻剂。顾名思义,镇定剂可以使神经活动减弱,抑制身体机能;兴奋剂则可以使神经活动增强并且唤醒机体功能;致幻剂可以歪曲知觉并且在没有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引发感觉映象(凭空产生幻觉)。

先说镇定剂

镇定剂都出自罂粟,或者说是与从罂粟提炼出来的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类似的物质。罂粟果割伤果皮后会渗出白色乳汁,生鸦片就是它干燥凝固之后的产物。再经过烧煮、发酵、制片等工序,生鸦片就会变成熟鸦片,可以像烟草那样卷起来吸食了。吗啡和可待因都是罂粟中提取的生物碱,而海洛因则以吗啡等为原料合成。这一类物质都能够减弱神经活动、缩瞳、减慢呼吸、使人昏昏欲睡,最迷人的是它们都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人产生欣快感(爽),减少P物质的分泌从而镇痛。

(说起这个鸦片,愤青们可能马上就高潮了,什么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毒害大清白银外流,哇,简直厉害,只是历史不是这样的。对鸦片战争有兴趣可以参考推倒柏林墙同志的《让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大概也就是这么回事。清帝决定禁烟不是因为要抵御外敌,那帮饭桶就是不抽也打不过现代化的军队,禁烟的导火索其实是清兵甚至还打不过暴动的农民。大烟受欢迎除了清国的剥削阶级吃饱了没事干之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传统医学的无能。很多今天已经绝迹或者被有效治疗的疾病在当时其实都是不治之症,所以吸一吸就能减轻痛苦的鸦片烟自然成了很多孤立无助的患者的救命稻草之一。同时代的欧洲也没有禁烟,如果我没记错,法国皇帝也吸,不过人家是用来缓解胃痛。而且洋商也没有强买强卖,为什么中国人就是特别喜欢抽大烟?在控诉“奸商”之余,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

这里面海洛因是最强的,它进入脑部的速度比吗啡要快,产生的快感和成瘾性都强,最难戒的毒品之一,戒断会带来持续数周的生理痛苦,基本上栽进去了就回不来了。它耐受性很强,所谓耐受性强,就是一开始只要一点点就很爽,到了后来,使用者可能嗑一大包也无法high起来,正因为如此,一些瘾君子因为过量吸食而暴毙。当然,能活下来也不一定是好事,使用这类“外啡肽”会让内啡肽分泌减少,长期使用甚至会让内啡肽完全停产,而适量的内啡肽对于维持人的良好心理状态等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当机体缺乏内啡肽,至少对于疼痛是更加敏感了,心情容易低落甚至抑郁。海洛因还有一长串的副作用:失眠、抽筋、肌肉痛、肠胃不适、易怒、怕冷……不但伤害人的身体,还能改变人的人格。

镇定剂里面我最想写的是酒精,因为这种毒品是如此地泛滥,而人们却大多不以为然或者乐在其中。

酒精以多种方式影响神经元。它可以联合GABA,产生比单独的GABA作用更长的效应。同时酒精还可以阻断谷氨酸受体处的活动。这两种效应都可以导致大脑活动的下降。再说一次,酒精是一种镇定剂,之所以让人产生一种兴奋的错觉,其实是因为酒精使得那些负责抑制行为的脑区活动下降了,使用者在清醒的时候所具有的某种倾向更容易在喝醉的时候表现出来。例如喝醉酒的顾客更容易给服务员留下更多的小费;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喝高了之后更容易被激怒;你满怀对某个组织的仇恨,虽然你平时都是敢怒不敢言,但说不定你会在某次酒醒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进去了;大部分人清醒的时候都会觉得醉驾危险,但喝酒之后他们对醉驾的担忧越来越小,即使你明确告知他们已经醉了,而醉驾之所以危险,是因为酒精使人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如果司机长期酗酒,可能还要加上精神难以集中。在全世界范围内这种化疗每年都要通过事故和暴力消灭好几十万地球癌症。

虽然和GABA联动抑制了多巴胺的分泌,但酒精可以增加对多巴胺和麻醉剂受体的刺激,使人产生快感。

酒精的耐受性也强,一开始可能只需要一点,使用者就非常满足,但大脑会渐渐适应这种刺激,对酒精不再敏感的同志往往会为了追求同等的快感而加大使用量,但其他器官可没有适应,该吐的还是会吐,该疼的还是会疼,例如有些人喝酒会胃疼,而如果肝脏本来就不好,那请做好心理准备,不过啤酒肚倒是和酒精没有关系。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有僵直昏死的可能,酒精致死的人比所有违禁药物致死的加起来还要多,一会儿要登场的烟草也是如此。

酒精还会影响记忆和精神状态。它会对由近期经验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过程产生破坏作用,例如醉酒后的第二天可能很难回想起前天的事情,这可能跟酒精剥夺了人的REM睡眠(rapideyesmovement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有关。可能是因为REM睡眠是如此地重要,当人体缺乏这个过程的时候,它就会有一种代偿性的增多,例如你昨晚整夜没睡,那今晚可能就会有更多的REM睡眠,这种现象叫REM反弹。现在的研究已经发现,梦就是REM睡眠的产物。有时候酒瘾戒不断不是因为觉得酒好喝,而是不喝就睡不着——长期剥夺REM睡眠使得瘾君子一睡就产生强烈的REM反弹,从梦中惊醒。最严重的情况,是人在清醒的时候也能看到梦境——不就是幻觉么?如果这种症状长期化,跟精神病有什么区别?

巴比妥盐酸。这个没什么好说的,经典安眠药,药理作用和酒精类似,按照医嘱使用不会有大问题,就怕有同志拿它来自杀,和酒精合用有加成效果哦。

兴奋剂有很多

它们大多都能够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瞳孔扩大,胃口变小,自我感觉良好。

威力最强劲的,要数可卡因。它是古柯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印加人通过咀嚼古柯叶缓慢地摄入可卡因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效果,相反,还能提神醒脑,减少进食,帮助印加人扛住殖民者的暴政。但是将可卡因分离提纯并通过鼻吸或者注射使用之后,一切都变了。可卡因不但能促进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释放,还能阻碍它们的重吸收,延长它们的效应,这将使人产生极大的欣快感。而过量的多巴胺从突触中流失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突触前细胞重吸收的速度,所以几个小时之后使用者又会因为缺少它们而突然陷入一种更抑郁的状态,经常经历这种心理落差的人很容易产生心理依赖。

重复使用可卡因还会重塑尾状核,使得尾状核对其他刺激的反应都低于正常水平,包括性交,一个可卡因重度瘾君子的脑子里很可能就只有可卡因。虽然使用者上瘾率比海洛因低,但在使人上瘾这点上,其实可卡因可能比海洛因还要危险。使用海洛因之后整个人都会处于压抑状态,什么都不想干,而且还需要日常饮食作息。可卡因则刚好相反,使用后精力充沛,可以不吃不喝不睡觉,老想找点事干,当然包括继续嗑。在使用人群中成瘾比例更小的唯一原因可能真的只是高纯度的可卡因更难获取。

通过改变血流,可卡因还可以增加中风和癫痫的危险,甚至会影响智商。过量服食可能会急性中毒,心律紊乱全身抽搐呼吸衰竭而死。

苯丙胺的作用和可卡因类似,它的英文名是amphetamine,音译就是安非他明,它有一个兄弟叫甲基苯丙胺,就是通常所说的冰毒,见效快而且药效更长。

苯丙胺还有一个衍生物,MDMA(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俗称摇头丸),就是那些在歌舞厅常嗑的小丸子。其实在那种音量调得超高的嘈杂环境,不嗑才容易疯掉,虽然嗑了也只是另一种疯……

MDMA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但它最主要的作用是释放贮存在血液中的5-羟色胺并阻断它的重吸收,使人长时间high起来。使用者往往会忽视自身疲劳,跳舞跳到脱水,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发热、血压升高,直接挂掉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摇头丸还会影响5-羟色胺对昼夜节律的控制,使人夜晚亢奋而白天无精打采,抑制免疫系统,损害记忆等功能。

有一种物质,虽然它不能像可卡因那样减少多巴胺的再摄取,但在促进多巴胺释放从而给人带来快感这点上几乎和可卡因相同级别;耐受性强,一开始只要一点点就会很爽,但后期可能摄入大剂量也无法获得相同快感,使人精神萎靡;戒断反应强烈,人会变得易怒疲倦失眠头痛;它还是提高现代人肺癌风险的头号帮凶。它是什么?可能最后一句露馅了,它就是尼古丁,香烟里的兴奋剂。

香烟容易上瘾到什么程度?在使用者中上瘾者的比率比海洛因和可卡因还高。香烟又难戒到什么程度?有些瘾君子戒掉了海洛因,却戒不掉香烟。难怪马克·吐温老兄大吐苦水:“戒烟是我做过的最容易的事情,我都戒了一千多次了。”

要是长期使用,尼古丁也能像可卡因那样重塑尾状核,使得人对其他事物都更加冷淡。而且我们的烟民同志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过度吸烟也会急性中毒死亡。

致幻剂里最有名的是LSD,能够扭曲人的知觉或者使人产生幻觉。不过,对这种药效的评价,不同人的观点相差很大。例如FBI就觉得,靠,这不就是短暂精神病吗?但是对于不少艺术家而言,LSD是他们灵感的源泉,服食之后平时的死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动起来了,那才是真实的世界啊!

虽然没有多少成瘾性,但并不代表没有危险性。使用者一般会经历“愉悦-漠然-恐慌”,他们可能会因为那些扭曲了的知觉而杀人或者自杀。想要了解更多关于LSD的资料,我诚意推荐土摩托老师的《LSD简史》。

大麻

因为主要活性成分(例如THC(四氢大麻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复杂,大麻的定位比较尴尬。它在一些突触中引起兴奋作用,但又和酒精一样能够使人放松,同时大麻还可以增强对颜色、声音、味觉和嗅觉的主观感受——温和地致幻。所以大麻被单独归为一类。

和机体在几小时内就能把酒精代谢掉不同,THC及其副产品会在体内滞留一个月或者更久,所以和一般的耐受现象相比,定期的使用者可能比偶尔的使用者使用较少剂量就能达到相同的效果——耐受性差。又因为大麻素类受体在脑中比较多,所以和那些麻醉剂不同,即便是大剂量的大麻也不能使呼吸和心跳停止。所以大麻的成瘾性很弱,而且从来没有听过有人因为猛嗑大麻而暴毙的。

和其他药物一样,使用大麻的体验和当前的情境有关。如果你当下很抑郁,那么大麻可能会让你更抑郁。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大麻却能给人带来欣快感,还具有治疗效果,例如大麻被用于缓解艾滋病、化疗或者青光眼治疗带来的恶心感和疼痛。

当然大麻也不是尽善尽美。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烟草使用,那么也和吸烟一样,燃烧产生的尾气将会损害人的呼吸系统。它能像酒精那样使人放松,它也能像酒精那样使人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和判断力变差,记忆也会被干扰,不过也和酒精一样,停用后就能恢复,不过持续时间要比吸食时间长。

要是大麻和烟草来个PK,结果会怎样?简直是大麻完胜。大麻不但吸食体验丰富,毒性低,还耐受性差,难以成瘾,相当于变相降低了毒性。要是大麻可以公开生产交易,烟草商还不头疼?所以英明的烟草商早就通过院外游说并成功通过相关法案,限制大麻的生产和使用了。最离谱的年美国政府颁布了一个禁毒法案,将大麻和海洛因一并列为一级毒品,比大麻厉害得多的可卡因居然只被列为二级,你说他们是不是神经病?(推荐土摩托老师的另一篇大作《大麻简史》)

除了这类精神性药物,我甚至认为糖类是新时代的毒品。糖类也能通过短暂提高体内血清素水平使人产生欣快感(越简单的糖就越快见效),但是随着血清素的回落,人的心情会更低落,这将刺激使用者再次吸食——糖类也能引起类似上瘾的效应,在小孩子身上尤其明显。而且不少瘾君子或者戒毒者会在毒瘾发作的时候以糖果作为替代品,这不无道理。糖类是如此受欢迎,以至于很多人都过量摄入,丰裕的饮食加上现代社会的低运动量,这使得肥胖和肥胖带来的疾病在世界各地蔓延,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好了,关于毒品的情报也就罗嗦到这里了。作为裆的干部我一向都洁身自爱远离毒品,至于你要选择怎样的人生,不关我事。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中科公益爱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l/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