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之闻诊

闻诊,包括闻声音和臭气味两方面。前者凭听觉以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以诊察病人和病室的气味,以及病人的排泄物等,来鉴别疾病。

古代的闻诊,主要以五声五音的相应与相应,来辨别五脏的病变。汉代张仲景以病人的语言、呼吸、喘息、咳嗽、呕吐、呃逆、肠鸣、呻吟等作为闻诊的主要内容。后世学者更将口气、鼻气、痰气以至各种分泌物。排泄物等异常的气味,列入闻诊范围。

一、听声音

声音的发出,和肺、喉、会厌、舌、齿、唇、鼻等有直接关系。但闻诊不仅以诊察这些器官的变异为满足,因为声音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根据声音的变异,可以进一步观察整体的变化。

1、正常的声音人体构造虽然相同,但个体也有其特点,因而声音也有大小高低清浊的不同,这是生理的特点,与疾病无关。正常的声音,发声自然,音调和畅。

声音与情志的变化也有关系。如喜时发声欢悦而散;怒时发声忿厉而急;悲衰则发声温柔而和。这些因一时感情触动而发的声音,也属于正常范围,与疾病无关。

、病变的声音

1)发声:病初起便声哑的,多是外感风寒,肺气不宜;久病失音,多是肺脏亏损。发声音浊声高而粗,多属实证(或因外寒或因邪热盛);发声轻清,低微细弱,多数虚证(或因内寒,或邪去正伤)。鼾声不醒,手撒遗尿,多是中风入脏证,小儿轻发惊呼,发声尖锐,表情惊恐;多是惊风证。病人呻吟,多是身有痛楚,嗳声噫气,多属胸脘不畅。

)语言:从病者的语言,可以鉴别表里、寒热、虚实。

外感:声高而有力,前轻后重的,是外感证。

内伤:声音低怯,前重后轻的是内伤证。

寒证:一般不愿多说话。

热证:一般好言多语。

虚证:语言微小,说话断续。

实证:发言雄壮。

笑骂狂言,语无伦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是阳证狂病(伤寒,蓄血也会发狂),语言错乱,精神恍惚,喜怒无常,或闭户独居,不欲见人的,是阴证癫病。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说话声高有力的,是“谵语”,属实证;精神衰疲,语声重复,发音无力或不相接续的,是“郑声”,属虚证。

3、呼吸

病者呼吸如常,是形病而气未病;呼吸异常,是形气俱病。外感邪气有余,则呼吸俱粗;内伤正气不足,则呼吸气微。一般以气粗为实,气微为虚。但久病肺肾将绝。其气亦粗而断续,不是实证;热在心包,其气亦微而昏沉,便非虚证。总之,要结合其他诊法来鉴别。

呼吸的病态还有:喘、哮、上气、短气等等。

1)喘:主要是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喘有虚和实德的分别,实喘发作急骤,体壮脉实,肺胀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多属肺有实热,或痰食内停。虚喘来势缓慢,怠倦脉虚,喘而气怯,声低息短,但得引一长息为快,属虚证。

)哮:哮以喘续断声高,有“呀呷”声音,多是痰饮内伏,更感外寒,束于肌表引动伏饮而发。也有由于感受外邪,失于表散,末于肺经所致的,或久住寒湿地区,或过食酸、生冷都可发生哮证,哮证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

3)上气:上气是气逆于喉间,致气道窒塞,气息急促,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卧的,是胸膈有痰饮。火逆上气,咽喉不利的,是阴虚火炎,外邪束于皮气,肺气不舒而内壅,与津液相并,也可出现上气证状(多兼身肿)。

4)短气:呼吸比平常人急而短,数而不能接续,似喘而不抬肩,似呻吟而无痛楚。呼吸虽急而无痰声的,叫做“短气”。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是胸中有留饮。体虚气短,小便利者,是肺气虚,伤寒心腹胀满而短气,是邪在里,属实证;腹濡满而短气,是邪在里,属虚证。

5)少气:呼吸微弱短而声低,其状态比较自然的叫做“少气”(或叫“气微”),即古人所说的“少气不足以息”,少气主诸虚不足,是身体衰弱的表现。

4、咳嗽

咳嗽是肺脏疾患的主要证状之一。咳嗽的病理变化较多,从咳嗽的声音和兼见证状,可以鉴别寒热虚实。

咳嗽的声音重浊,痰清白,鼻塞不通,多是外感风寒。

咳声不扬,痰稠色黄,不易咳出,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多是肺热。

咳有痰而声低,痰多容易咳出,是寒咳,或是湿咳痰饮。但咳出白沫,或无力作咳,咳便气促的,是肺虚病候。

干咳无痰,或咳出少许粘液,是燥咳或火热咳嗽。

咳气不畅,多是肺气不宜。

咳声阵发,发则连声不绝,甚则呕恶咳血,是肺实病候。

5、呕吐

前人把呕、吐、干呕三者加以区分:认为有声有物的是“呕”,有物无声的是“吐”,有声无物的是“干呕”,三者的声音不同,呕吐的原因很多,凡足引致胃气上逆的,都可以发生呕、吐或干呕。从呕吐的声音,可分寒热虚实,虚寒证的呕吐,吐热徐缓,声多微弱;实热证的呕吐,吐势较猛,声音状厉。但还要四诊结合,才能判别呕吐的真正原因,有些还要追查其饮食,是否因中毒而引起。

6、呃逆:唐代以前称为“噦”。有气上逆从咽喉出,发生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其声呃逆,故后世称之为“呃逆”。是胃气上逆所致。

呃逆的声音,有高低长短和间歇时间长短的不同,据此可诊察病情的虚实寒热。

呃逆不高不低,病人神情气夾,无其它兼见证候,往往出于一时气逆,或偶然食后触冒风寒或食时咽动促所引起。这些都是偶然现象,或病邪十分轻浅,不治自愈。若久病闻呃,多属危重,临床上必须注意。

呃逆而舌苔白,脉迟,手足冷口中和,或受冷气即发的,是寒呃。

呃声高而短,燥、渴、脉数是热呃。

呃声低而长,脉象无力,兼见证得,是虚呃。

呃声强,气盛,脉象滑实,多是实呃。

7、嗳气

嗳气古名“噫”,是气体自胃向上,出于喉间而发声。其主病有:

寒气客于胃——《灵枢.口间篇》:“寒气客于胃,厥逆以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

汗出下后胃气不和——《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

宿食不化,多于食后嗳气腐臭气——《诸病源候论》:“谷不消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嗳而吞酸?”

嗳气无酸腐气味,属胃虚气逆多见于老人。

8、太息

时发长吁短叹声音,常由情志抑郁胸怀不舒所致。

9、喷嚏

喷嚏由肺气上冲于鼻而作,外感风寒,多见于此证。外感入里而有喷嚏者,其病易愈。

二、嗅气味

嗅气味,分病体的气味与病室的气味两种,都是指和病有关的气味而言。病室的气味,是由于病体本身或其排泄物所发出,气味从病体发展到病室,可以说明病的沉重情况。

1、病体的气味

1)口气:正常人谈话时不会发臭气,如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咄酸臭气的,是胃有宿食。咄臭秽气的,是胃热。口出腐臭气的,多是内有溃腐疡疮。

)汗气:病人身有汗气,可知可己会出汗。汗有腥膻气,是风湿热久蕴于皮肤,津液受到蒸变的原故。

3)鼻臭:鼻出臭气,流浊涕经常不止的,是鼻渊证。

4)身臭:应检查病体是否有溃腐疮疡。

有些异常的气味,病者也能自觉。因此对于排泄物如痰涎,大小便,妇人经带等的异常气味,通过问诊(问病人或其家属)也可以得知。如咳吐浊痰脓血,有腥臭气的为肺痈。大便臭秽为热;有腥气为寒,小便黄赤浊臭,多是湿热。屁出酸臭,多是宿食停滞,妇人经带有臭气的是热;有腥气的是寒。

、病室的气味

瘟疫病开始,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干床帐,重的充满一室。病室有腐臭或尸臭气味的,是脏腑败坏,病属严重,病室有血腥臭,病人多患失血证。但病室气味,往往与卫生工作搞得不好有关,也应加以注意。

▌小结

声音的产生,主要在“气”。由于气有盛衰,所以声音就有强弱病人的声音,一旦出现异常时,可根据其高低清浊、轻重、缓急,以及谵语、郑声、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证,以辨别邪正虚实与内脏的病变。但也有与病无关的,如生理上的缺陷和感情上的变动,以及发言、习惯等等又加以识别。对气味的嗅诊,同样有辩证的意义。如对话的口气,以及痰涕便溺的腥臊臭秽等等,每容易引起旁人注意,而医生更当据以辨别虚实寒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零起点学中医》系列

下期预告中医诊法之谜——望闻问切之问诊

——END——

国医传承值得每个人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mhbc.com/zjjzdzd/4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