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麻醉学杂志》年第12期
内收肌管阻滞早期用于小腿内侧和踝关节手术镇痛[1,2]。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内收肌管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能提供和股神经阻滞相似的镇痛效果,且对于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3,4]。隐神经是股神经最长的皮神经,是纯感觉神经,经内收肌管阻滞隐神经,既能起到镇痛作用,又对运动功能影响小。内收肌管上口与股三角相通,减少局麻药容量,可减少局麻药向上弥散到股三角的风险,减小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降低股神经阻滞机率[5]。罗哌卡因是临床常用的长效局麻药。本研究拟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行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23例,性别不限,年龄18~45岁,体重50~85kg,ASA分级Ⅰ或Ⅱ级,无局麻药过敏史,凝血功能未见异常,无隐神经阻滞穿刺点感染,无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入室后常规监测BP、ECG和SpO2,开放外周静脉通路。于超声引导下行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患者取平卧位,将超声高频探头(HFL38×/13-6MHz,SonoSite公司,美国)横向置于髂前上棘与髌骨之间的中点,辨认缝匠肌、股动脉、内收肌管等。采用平面内进针,超声显示定位成功后,注射0.5%罗哌卡因(批号:NAFG,AstraZeneca公司,瑞典),注药过程中超声图像可见局麻药在内收肌管扩散。所有操作均由同一位资深的麻醉科医师完成。
参照文献[6]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的初始剂量为18ml,若隐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神经阻滞完全,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的剂量,反之则采用高一级的剂量,相邻剂量之比为1∶1.2。出现连续5个上下交叉即停止试验。注药后30min时,采用针刺法评价隐神经支配区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感觉未见异常,无阻滞为Ⅰ级;感觉减退,部分阻滞为Ⅱ级;无任何感觉,完全阻滞为Ⅲ级。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0.5%罗哌卡因用于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共23例患者完成序贯法试验。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7(8.8~12.2)ml。
讨论序贯法是研究药物量效关系的经典方法,由于所选药物剂量集中在ED50附近,因此采用较少的样本量即可得到准确的ED50,因此本研究参照文献[6]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
研究表明,内收肌管阻滞时罗哌卡因常用的浓度为0.5%[7],因此,本研究采用0.5%罗哌卡因行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本研究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0.5%罗哌卡因的初始剂量为18ml,相邻剂量之比为1∶1.2。本研究的穿刺点是在内收肌管上口,与其他隐神经阻滞穿刺点相比位置较高,感觉阻滞区域较广。
研究表明,使用局麻药30ml可有效地阻滞内收肌管内的隐神经[8];另有研究表明,使用0.75%罗哌卡因10ml经内收肌管给药亦可有效地阻滞隐神经[9]。本研究结果表明,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ED50为10.7ml。对于神经损伤的高危患者,可将局麻药容量降至10ml左右,既能有效地阻滞隐神经,又可降低神经损伤和局麻药中毒的风险。
综上所述,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内收肌管隐神经阻滞的ED50为10.7ml。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6-29)
(本文编辑:王娟)
如何治好白癜风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