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是
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
一旦发病就会很严重,
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
患者的昏迷状态
及预后呢?
1.有些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对语言刺激毫无反应,是不是可以判断这名患者“昏迷”呢?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阶段,意识清晰度极度降低,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一旦发病就会很严重,病死率高达20%。上述表现可能是意识障碍表现,也可能不是真正的意识障碍。
如果脑梗死患者“语言中枢”受到损害,可能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自己也不能讲话,若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患者可以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说明意识是清楚的。
还有一种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在脑桥基底部,由于除眼球活动以外的运动神经通路均被破坏,患者不言不语,表情冷漠,四肢瘫痪,很像“昏迷”,但实际上意识是清楚,他可以利用眼球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意思。
再比如,癔症、心因性反应、木僵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僵卧不动,貌似“昏迷”,其实是有一定程度的意识的,有时对语言刺激可以有流泪等情感反应,对外力撑开眼睑或屈伸肢体有抵抗反应,捏住鼻子会主动张口呼吸,并不是真正的昏迷。
还有些严重痴呆、抑郁症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昏迷”状态,但都不是真正的意识障碍。
2.昏迷意味着病情很严重吗?如何判断昏迷患者的预后?
昏迷患者的预后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都十分 有些一过性短暂昏迷,如单纯性晕厥、单次癫痫发作,即使不予特殊治疗,一般也能自行清醒恢复。
有些昏迷性疾病,如低血糖、高血压脑病,如果救治及时,也可以很快恢复正常。
由镇静剂、低温导致的昏迷,只要呼吸循环功能得到有效支持,预后良好,一般不会遗留功能残疾。
对于镇静剂中毒以外非创伤性昏迷,如果昏迷时间6小时以上,只有15%左右预后良好,85%患者预后不良。
此外,昏迷深度和时间对预后也有较大影响。据估计,昏迷6小时对疼痛刺激无睁眼反应的患者中,只有10%恢复较好,而对疼痛刺激有睁眼反应的患者中20%有望得到较好恢复。